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之际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市委、市人民政府将民政工作纳入贺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全市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世界长寿市”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贺州民政这五年——各县(区)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巡礼”专题,全面展示各县(区)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八步区
聚力民生保障 提升服务效能绘就八步民政事业新图景
近年来,八步民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工作宗旨,切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优化各项社会服务。
八步民政事业成效遍地开花:
2020年,八步区民政局荣获贺州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八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荣获自治区巾帼文明岗荣誉,桂岭镇人民政府获自治区社会救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莲塘镇邓力同志获“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城东街道爱莲社区黄江同志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八步区培养的社会组织—贺州市八步区社会工作协会案例获2022年度广西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优秀奖。
提标扩围,筑牢“精准兜底”民生保障线
落实政策,民生底线更加牢固。2019年—2024年,八步区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临时救助资金、儿童福利保障资金、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超8亿元,确保兜底保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牢牢守住不发生大规模返贫的底线。
分档救助,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85元提高到76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800元提高到6000元,并实行分档救助;城市特困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761元提高到995元,农村特困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412元提高到650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保障由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1022元。
强化监管,困难群众救助更加精准。加大对城乡低保、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三留守”人员的动态管理,依法依规清退违规享受政策的人员,坚决避免因“脱保”“漏保”等造成的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提升民生资金申请、公示公开、审核审批的规范化程度。2019年6月-2024年12月,累计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特困人员10273户27658人,新纳入低保、特困人员12583户36769人。
深化改革,社会救助审批更加高效。2019年9月起,社会救助供养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进一步提高了低保对象和特困对象认定精准度,审核审批时限由原来的48个工作日缩短到18个工作日,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畅通了便民、惠民的服务渠道。
严格流程,收养安置办理更加规范。不断完善收养工作,全面做好收养能力评估,细化登记管理服务流程,加强把关,热情服务,不断提升收养登记管理和服务水平,让无家可归的孩子有温暖,让特殊家庭拥有幸福。2019年以来共接收遗弃儿童62名,按政策合法程序办理收养遗弃儿童52名。2024年按要求配合市儿童福利院完成14名儿童户口迁移,推动福利院创新转型,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提质增效,打造“老有康养”幸福新标杆
公办养老保障“全面升级”。多次到广东肇庆市、云浮市、广宁县、郁南县等地区实地考察、调研,吸取先进的养老服务经验。2022年,第一养老贺州护理院正式揭牌运营,实现了政府从直接服务向购买服务、监管服务的转变,有力推进康养产业全力东融。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桂岭镇农村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全力打造成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综合体;城东街道爱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即将营造出养老服务、党群服务资源共享、活动共享、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居家养老需求“深度满足”。通过“政府配备设施、财政给予补贴、社会力量参与”的做法,投入超过90万元,在城东街道、江南街道、八步街道打造了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聚焦老年人亟待解决的用餐难题,用心用情为老年人办“食”事,深入市场走访调研,投入14万元补贴,在辖区范围内布局9个长者食堂。长者食堂根据辖区老年人实际情况采取“补贴+助餐”的运营方式,用餐注重营养均衡,并对6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就餐优惠,让社区老年人吃得营养、吃到实惠。
普惠养老服务“触手可及”。精挑细选改造对象,积极开展适老化改造宣传工作,入户动员老年人按需申请,由乡镇(街道)收集名单,坚持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帮扶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低保对象等作为改造重点,并逐步惠及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适当扩大覆盖面。精准定制改造方案,对提交申请的老年人家庭进行入户评估,坚持“一户一策”原则,结合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对其住所进行地面、卧室、如厕洗浴设备、物理环境等的适老化改造提出方案和建议,并视情况配备助行、助餐、助穿、如厕、助浴、感知类老年用品。近年来完成适老化改造困难老年人家庭超过800户,让老年生活居家养老少些“磕磕碰碰”。
夯实根基,构建“共享共治”治理新格局
深耕普查成果,优化道路命名。2019年地名普查档案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圆满完成八步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并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移交工作,地名普查成果得到有效转换。做好乡镇镇区道路命名工作,开展实地走访和现场核查,完善相关申请材料,指导贺街、莲塘、信都、桂岭、铺门、仁义、灵峰、步头、南乡等乡镇完成道路命名180余条。
维护边界平安,共创和谐家园。积极开展边界联检工作,按照新要求重建、修复界桩3座,维护了界桩严肃。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严格遵守法定行政区域界线,增强依法治界的观念,努力消除边界地区引发的纠纷隐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周边县区签订平安边界共建协议书,不断推动行政区域界线成为“法定线”“平安线”“友谊线”。2023年9月5日,八步区民政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交界处举行湘桂省界4345030号新界桩落成揭幕仪式。
净化发展环境,发挥社会力量。持续强化措施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每年按要求对社会组织深度检查,清理一批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整改一批内部混乱的社会组织,激活一批效能不高的社会组织,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近年来累计清理注销社会组织201个。在八步区行业协会商会领域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行动,15个行业协会商会共减免、降低收费共计25万元。选树培育发展强、党建强的示范组织,指导登记办理成立八步区扶贫促进会,筹集资金1161万元助力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建引领慈善,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联合广西路桥集团先后到八步区城东街道建中社区、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都江村开展党建引领慈善事业活动,捐赠资金1万元,有效汇聚了社会力量支持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参加慈善事业,2024年,中国电信捐助支持都江村10万元,助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示范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提档升级,推进“暖心服务”惠民新场景
用情守护身后事,深入实施殡葬改革。印发《贺州市八步区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深化殡葬改革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殡葬工作格局,进一步保障基本民生,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倡导绿色殡葬,积极开展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推进殡葬改革、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安全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大力弘扬厚养薄葬、慎终追远的传统优秀理念,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殡葬新风尚逐步形成。
倾情救助困境人,关爱救助流浪乞讨。持续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与公安、城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作联动,优化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综合治理、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关键环节。2019年以来街面救助、护送返乡流浪乞讨人员30人,协助市救助站救助39人次。
温情服务幸福家,用心提供婚姻服务。逐步落实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跨省通办”试点工作。2019年—2024年办理结婚登记22616对。积极推动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向新人发放《文明节俭操办婚庆事宜倡议书》,助力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提升婚姻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水平,从2024年1月1日起,在每年元旦、“5·1”、“5·20”、“10·1”以及农历三月三、七夕等特殊节假日当天,提供内地居民结婚登记服务,实现“为爱加班不打烊”。同时,在节假日前夕,通过各类媒体发布节假日办理结婚登记的公告,做好政策宣传。2024年,累计在上述节假日为群众办理结婚登记140对。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